站内搜索 菜单
首页>考研院校>招生简章>杭州医学院

2025杭州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更新:2024-10-12 16:11:27我要纠错

2025杭州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本文为大家整理的是2025杭州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主要包含招生计划、报考条件、考试时间、收费标准、奖助学金等信息,以下是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

杭州医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杭州医学院坐落于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直属从事公益服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医学院校。

历史沿革:杭州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5年的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历经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浙江省卫生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2016年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至今已有90多年办学历史。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8年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历经浙江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研究院等,1987年更名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2019年,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与原杭州医学院整体合并组建新杭州医学院。

办学条件:现有临安、黄龙、滨江、青山湖四个校区。学校占地1435.76亩,校舍建筑面积40.36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2亿元,拥有中外文专业数据库等数字资源15种;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浙江省人民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14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百余家。

师资队伍: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06人。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工程入选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1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人员 、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等200人次;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最美教师等称号37人次。

学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共12856人。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卫生、药学、生物与医药、医学技术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省一流学科(A类),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技术4个学科为省一流学科(B类);有肿瘤科、普通外科学、临床护理学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微创外科、生物医药等2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群。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 物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排名已达2.8395‰。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等2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123门。

人才培养: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甘于奉献、广受赞誉杰出校友。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日趋广泛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六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排名中连续六年名列前六。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和安全性研究、医学生物工程疫苗研究开发、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胃肠病学、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究、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生物标志物与体外诊断转化),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消化道肿瘤诊疗与药物研发、新型疫苗、检验诊断关键技术、数智化康复装备、脑认知与疾病数字医疗器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GLP认证机构、国家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毒种保存中心、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中心、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等18个科技服务平台。2018年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7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78项,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15项,国家授权专利106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年均公开发表论文超过500篇。公开出版发行《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浙江实用医学》《浙江医学教育》等学术期刊。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南威尔士大学、阿尔斯特大学等20所高校合作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推动学生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与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构建教师海外进修平台;引进葡萄牙、罗马尼亚、日本、荷兰等国家的外籍专家教授,促进学校师资国际化发展;与世界卫生组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国际组织和高校建立联系,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签署了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合作备忘录,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目前,学校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BRIMEA)、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等国际平台的会员单位,国际化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发展目标: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杭州医学院将始终坚持教育初心,潜心立德树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服务基层和卫生健康一线,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家国情怀、开放视野和求真博爱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医教研协同、产学研用一体,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为浙江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在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中贡献杭医力量。

研究生教育概况

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于 1980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7 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长期以来,作为浙江省唯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省属科研院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在毛江森院士、桑国卫院士等著名专家的领衔指导下,在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优势领域“精英化、小规模”培养硕士研究生。到2024年9月,在读硕士研究生817人。

杭州医学院继承和发展了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教育。2019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将杭州医学院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成建制合并,组建新的杭州医学院。2022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及相应硕士点转到杭州医学院。新的杭州医学院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基础上,全面整合发挥两院及附属医院优质资源,抓紧布局推动优势学科发展,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得到全面快速提升。

学科实力不断提升。学校获批“十四五 ”省一流学科(A 类)1个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省一流学科(B类)4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技术。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微创外科、生物医药等省医学重点学科群2个。病原分子生物学、劳动卫生学、营养学、实验动物基因工程学、药学、临床病理学、普通外科学(肝胆胰)、实验诊断学等厅局级重点学科17个。开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等21个本科专业。2021年,我校在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基础上 ,成功增列药学、公共卫生、生物与医药 3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2024年增列医学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附属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2022 年获批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同时学校依托一流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附属医院资源,抓紧培育增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硕士点。

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加强。建有实验动物和安全性评价、医学生物工程疫苗研究开发、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胃肠病学、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究、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生物标志物与体外诊断转化等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以及消化道肿瘤诊疗与药物研发、新型疫苗、检验诊断关键技术、数智化康复装备和脑认知与疾病数字医疗器械等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建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GLP认证机构、国家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毒种保存中心、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中心、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等18个科技服务平台。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导师520名,包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杰出人才,以及来自附属医院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为进一步加强各学科对外拓展和合作,发挥产学研协同培养优势,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我校积极对接并遴选产生包括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水平的外单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保障体系不断提升。院校合并后,我校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整体实现转型升级。2019年底成立研究生处,2021年初改设研究生院并增设三个二级管理机构 :招生与培养办公室、学科 学位办公室、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2022 年正式发文推进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成立二级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配备学位点工作人员和专职辅导员。制定或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授予、教学管理等制度50余项,培养体系全面完善。同时,学校加快推进研究生公寓、教室、食堂的系统提升工程,研究生住宿容量大幅提升,学习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毕业研究生深受社会欢迎,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超过95%,同时有一批优秀的研究生毕业生进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湖大学、中山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迄今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生物医药企业等,一大批毕业校友已经成为知名学者、科研骨干、企业负责人和领导干部。

优良的培养传统,优秀的导师队伍,创新的培养模式和良好的培养环境,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研究生教育将继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努力输送更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为推进“博士单位”、“医科大学”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和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2025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5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须满足以下条件:不得跨专业报考;提供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相应专业本科的6门专业课程成绩单;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及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初试成绩合格后,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上述证明材料原件须于2024年10月31日前(以邮戳时间为准)按要求寄送至我校。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在2024年10月31日前(以邮戳时间为准),将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寄送至我校。

二、报名

(一)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按报考点规定在网上确认报名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二)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三)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四)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五)考生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六)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七)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教育部有关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报考规定的。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我校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九)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十)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十一)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我校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十二)注意事项:

1.报名考生请务必在“备用信息”栏中填写相应英语水平成绩情况,格式为【大学英语X级XXX分】。

2.在网报系统中,往届生毕业信息以学历证书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为准,应届生学籍信息以《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为准。考生填写毕业专业时,必须选择具体专业,如“100301临床医学”、“100302麻醉学”等,不能填写“1003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旧(新)学校名称或毕业专业若无选项,选择“其他”后填写。考生须按要求如实准确填写学籍学历信息,否则无法通过学籍学历校验。

3.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将用于复试通知、寄发录取通知书等工作,请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区、县、地址、门牌号或信箱号、邮编、姓名等)及联系电话(建议移动电话填写本人手机号),必须在2025年7月前有效。考生所填信息必须详尽、准确,如因地址不详或电话无法联系等原因而出现投递失误或通知不到考生等问题,由考生自行负责。

4.填写学习工作经历时须包含高中以上学习经历。

三、资格审核

我校和报考点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予考试。在复试前我校将组织各招生学院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学术水平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复试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四、初试

(一)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

(二)初试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的,考试科目分别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的,考试科目分别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国家统一评卷工作结束后,考生届时可在网上查询成绩。

五、复试、调剂与录取

(一)基本要求

考生须达到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校将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分学科门类或专业自主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单位该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二)复试形式

复试的形式以面试为主,主要考查考生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专业素养、英语听说、综合素质等。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

考生综合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权产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分专业(方向)排序录取。复试人员名单和拟录取人员名单均在我校网站上公布。

(三)时间地点

一般为2025年3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四)调剂

我校某专业(方向)第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时,将适时组织开展调剂工作。所有调剂考生(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与普通计划之间调剂的考生等)均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报名。

(五)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在复试的同时我校会采取面谈的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将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考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须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要求执行。

(七)录取

1.我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含各专项计划),以及考生入学考试的综合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2.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3.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4.拟录取考生待体检、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公示通过后,由我校统一发放录取通知书。

5.经我校录取的新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到校办理报到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凭有关证明提前向所在学院请假,请假期限为两周,否则视为放弃入学资格。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6.新生报到后,我校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被录取的新生,经考生本人申请和我校同意后可以保留入学资格,工作1至2年,再入校学习。

六、招生规模与类别

我校2025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04名,具体培养类型、学习形式、招生专业(方向)等信息详见“杭州医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2025年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

七、学费和奖助学金

(一)学费

1.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000元/年.生;

2.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0000元/年.生。

(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每年评审1次,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硕士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20000元/年。

(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1.一年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置一等和二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12000元/年(不超过总人数的20%),在一志愿优秀考生中产生,二等奖学金8000元/年,奖学金覆盖率100%。

2.二年级和三年级研究生设置一、二、三等奖学金,其中一等奖学金12000元/年(占总人数的20%),二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年(占总人数的30%),三等学业奖学金8000元/年(占总人数的50%)。

(四)研究生三助奖学金

我校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三助奖学金覆盖所有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研究生,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实际情况发放,平均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

(五)研究生企业奖学金

根据社会企业捐助的实际情况,为就读期间产出优秀科研成果,或表现突出作出突出贡献的研究生,发放一定数额的企业奖学金。

(六)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覆盖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资助标准为每生每月500元。

(七)研究生特殊资助

研究生个人发生重大疾病、个人财产重大损失、家庭主要成员重大变故、家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情况时,可由研究生本人申请,经学校审批后予以补助。

(八)绿色通道

我校设有生源地助学贷款、学业奖学金抵扣学费等多种绿色通道入学保障机制,支持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

八、相关事项

(一)学制

我校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学年限为5年。

(二)毕业就业情况

我校毕业研究生深受社会欢迎,近五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药企业、食品企业、升学等。

(三)培养情况

一年级研究生理论授课地点将根据学校安排,集中设置于临安校区、滨江校区或黄龙校区,后续科研锻炼将根据导师实际需要安排在黄龙校区、临安校区、滨江校区、附属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不同校区及培养单位。

(四)住宿情况

我校将为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安排住宿;其他类型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安排住宿,如确有住宿需求,可在报到入学后提交申请,学校依据校区接纳能力最终确定。

硕士研究生住宿根据相应培养计划进行安排,如上所述,主要安排在临安校区、黄龙校区、滨江校区、附属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

(五)人事档案及组织关系

拟录取考生须按照我校统一规定,开展人事档案及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具体要求将在入学须知中作详细说明。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照定向协议约定执行。

(六)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办理考试科目邮购书籍业务。

(七)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工作实施全程监督。

(八)本招生简章如与国家相关政策不符的,以国家政策为准。

(九)更多招生信息请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hmc.edu.cn

九、咨询、申诉方式

部门: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82号

邮编:310000

电话:0571-88215565

联系人:王老师

微信公众号:杭州医学院研究生教育

学校研招网:https://yz.hmc.edu.cn

咨询邮箱:yanzhao@hmc.edu.cn

申诉邮箱:gs@hmc.edu.cn

杭州医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df

杭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各自命题考试大纲(2025版).zip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及附件:https://yz.hmc.edu.cn/art/2024/9/30/art_8670_165766.html

标签:杭州医学院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