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作者以一个同龄人,过来人的身份全面论述了学习,考研,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观点新颖而深刻,大胆而理性.下面只是总结的16条精华语录。强烈建议大家到图书馆看看此书。
附:作者简介
覃彪喜,200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先后担任大学教师、房地产策划师、IT项目经理,现任深圳市鸿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1、 知识不等于能力。如果你的全部学识与才华都能通过google轻而易举地搜索出来,在人人都会上网的年代,你的价值就等于零。
2、 中学需要“信”,大学需要“疑”。进入大学以后,当务之急就是赶紧从标准答案中解脱出来,从“信”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有运动员在得了冠军以后竟然因为只感谢父母而被人诟病,理由是没有先感谢党和国家。这就是只让人信的可怕之处,这就是标准答案的可怕之处。
3、 大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玩的。如果你更多的时间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吃饭、睡觉、谈恋爱、玩游戏,你就不是在读大学,而是在吃大学、睡大学、谈大学、玩大学。
4、 从高考结束到大四毕业离校,满打满算也就49个月。你只需要用一张小小的便笺纸,画一个7×7的表格,你全部的大学生涯就在这张不足0.004平方米的小纸片上。看看你的表格里有多少个勾、多少把叉,你就会清晰地知道那些已经永远逝去的岁月是如何蹉跎掉的。
5、 天天读烂书,迟早变成猪。一定要多读好书,尤其要多读原著。中国和美国差不多同等基础的新生进入大学,为什么毕业时的学术水平却有了天壤之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的大学并不鼓励学生阅读和研究原著。
6、 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编织一张网。
7、 如果把职业兴趣简称为I,职业能力简称为A,职业前景简称为P,我们与某份职业的适合度简称为S,那么,职业规划可以通过公式表述为:S=I×A×P。为什么是相乘而不是相加?因为I、A、P这三项指标中的任何一项都拥有一票否决权。
8、 我原则上反对大学生读双学位。至于双学位与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这实在是流传甚广的一个误区,因为双学位完全不同于第二学士学位。
9、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分制选修出来的。中国的大学早已实行学分制,可我们的学分制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有选修的自由,而是为了让学校进一步有赚钱的自由。当学分制不允许学生自由选修,那就是赤裸裸的伪学分制、冒牌学分制、山寨学分制、坑爹学分制。
10、 即使你没有考上名牌大学,那也并不代表什么。这唯一能说明的就是:你在高考的考场上输给那些考上名牌大学的人了。而人生的考场又何止高考那两天呢?